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联合人路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术前ASIA评分:B级3例,C级6例,D级2例.结果 大部分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患者术后ASL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内固定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减压和稳定,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是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的效果。方法:2005年12月~2010年12月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5例原发、11例继发椎间盘炎患者采用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钛质cage支撑、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7、14天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通过监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来评估病情的转归。通过术后X线片来评估脊柱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即感腰腿痛明显缓解,床上能自行翻身,术前腰腿痛VAS评分为8.25±2.21分,术后VAS评分第1天为4.36±2.43分,第7天为2.59±2.13分,第14天为2.38±1.13分,末次随访时为1.88±1.21分。所有患者的VAS评分术后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沉升高,3d后逐渐下降,所有病例CRP术后均明显下降,2~4周时ESR和CRP恢复正常(ESR<15mm/h,CRP<8mg/L)。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无感染。随诊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消失,病变椎间隙在6~12个月均达骨性融合。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炎能迅速缓解腰腿痛,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重症椎间盘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椎管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脊柱椎管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75例(A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53例(B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及脊柱不稳发生率。结果A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后JOA评分显著增高(P < 0.01);A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显著低于B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腰椎不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可缩短脊柱椎管肿瘤病人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上述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术后脊柱稳定效果,但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创伤大、出血多,影响脊柱固定节段的活动度,临床上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由于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的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退行性改变,致使患者出现腰腿痛等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王潇张娜 《吉林医学》2014,(17):3855-3856
目的:总结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在手术治疗后对12例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4~24个月,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和神经系统并发症。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颈椎旋转、屈伸、侧屈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病情严重,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瘤椎切除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单节段胸腰椎肿瘤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8~71岁,平均56.5岁,其中巨细胞瘤3例,浆细胞瘤1例,脊索瘤2例,乳腺癌转移5例,淋巴瘤1例,肺癌转移1例,肾癌转移1例,前列腺癌转移4例,胃肠道肿瘤转移1例,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 年1 月至2008 年3 月,共收治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31 例,其中男18 例,女13 例;年龄19 ~63 岁,平均38 岁;T 11 骨折1 例,T 12 骨折7 例,L1 骨折11 例,L2 骨折4 例,L3 骨折5 例,L4 骨折2 例,L5 骨折1 例;骨折椎体平均高度48%,术前后凸角平均28.8 °,神经功能按Frankel 分级:A 级5 例,B 级13 例,C 级7 例,D 级3 例,E 级3 例.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复位,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结果 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至平均96%,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6.2 °,29 例获得13 ~25 个月随访,平均16.5 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 级5 例,B 级5 例,C 级6 例,D 级4 例,E 级9 例,伤椎椎体高度平均为93.6 %,前凸角平均为5.3 °.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腰椎管狭窄症采取经椎弓根Dynesys法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探讨最佳手术入路方法。方法 以4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经椎弓根Dynesys)和B组(后路椎间融合),每组各20例。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在术后各项评分中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相当,并无明显差异性,但经椎弓根Dynesys治疗可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临床可酌情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复位后路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1月-2011年8月,共收治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1~68岁,平均46.5岁,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9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3例,先天性寰椎枕骨融合畸形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4~11分,平均(7.47±2.15)分。所有患者在麻醉状态下颅骨牵引均不能复位。采用前路经口咽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同期行后路固定融合,其中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融合13例,经枢椎椎弓根枕颈固定融合4例。结果:所有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无椎动脉脊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并获得9~56个月随访,平均32.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和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17分,平均(14.70±2.22)分。结论: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具有复位充分、减压彻底、稳定性重建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